偏癱是如何引起的
偏癱又稱半身不遂,是指一側的上肢、下肢、面肌以及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,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并發癥。輕度的偏癱患者雖然能夠活動,但是走起路來往往是上肢曲屈,下肢伸直的狀態,走路的時候走一步劃半個圈,這是偏癱步態。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臥床不起,甚至喪失活動能力。
通常按照偏癱的程度,可以分為輕度偏癱、不完全性偏癱以及完全性的偏癱,輕度偏癱,表現為肌力沒有明顯的減弱,通常4-5級左右,一般是不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的。不完全性偏癱,較輕癱的癥狀要重一些,范圍要大一些,肌力通常是在2-4級。全癱就是肌力基本上完全喪失了,肌力在0-1級的范圍內。癱瘓的肢體通常是完全不能活動,所以這一類的病人應該及時去就診,以免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。
偏癱常是由于運動中樞或者運動纖維受損所引起,人的運動中樞在中央前回,大腦半球各一個,發出纖維向下經內囊后支到達腦干,經中腦、大腦角和腦橋基底部到達延髓腹側,錐體進行交叉到對側形成皮質脊髓束,終止到脊髓相應的前角細胞。這一部分運動纖維受損或者中央前回運動中樞受損,都可以引起一側肢體的偏癱,常見的疾病有腦血管病、腦腫瘤、腦炎等。因此大腦病變累及運動纖維或者有些脊髓病變、半切綜合征也可以引起偏癱。
上一篇:沒有了
下一篇:偏癱康復訓練的手段與方法有哪些